中理法律事务所 特约顾问
安徽师范大学诉讼法研究所 所长
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、教授委员会 主任
安徽师范大学诉讼法学、法律硕士(法学、非法学)、硕士学位点负责人、硕士研究生导师
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理事
教育部“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”评审专家
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应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、研究员
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
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培训学院兼职教授
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委员
芜湖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
芜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处罚案件公开审理委员会专家成员
安徽省“六五”普法讲师团诉讼法学分团成员
芜湖市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投诉处理机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
芜湖市人民检察院“羁押必要性审查听证委员会”委员
芜湖市第一看守所特邀警风警纪监督员
安徽省“六五”普法讲师团诉讼法学分团成员
芜湖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特约专家
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法学学术专家顾问
南陵县人民法院论文、调研工作顾问
芜湖仲裁委员会仲裁员
安徽省律协刑委会委员
安徽国伦律师事务所律师(执业证号:13402199720345200)
◆ 学历
2007年—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
2004年—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,获法学博士学位
1997年—2000年西北政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,获法学硕士学位
◆ 经历
2011年12月至今执业于安徽国伦律师事务所
2000年7月至今 任职于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
2000年8月——2011年12月执业于安徽铭诚律师事务所
1997年3月——2000年8月执业于芜湖平乐律师事务所
◆ 专长
合同纠纷代理、刑事辩护
◆ 相关著作
学术论文
1.《中国古代“五听”制度述评》,载《中国刑事法杂志》2005年第2期,中国人民大学书报数据中心复印报刊数据《法理学.法史学》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。
2.《口供的价值定位及其程序保障》,载《理论月刊》2005年第11期。
3.《“治愈”抑或“缓解”:死刑复核程序改革论析》,载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05年第3期。
4.《比较法视野下的我国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》,载《审判研究》2005年第4辑,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版。
5.《论我国法官庭外调查权之范围——以刑事诉讼为中心》,载《政治与法律》2005年第5期,何家弘主编:《证据学论坛》(第12卷)部分转摘,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,第352-353页。
6.《价值视角下的我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》,载《行政与法》2005年第11期。
7.《不当得利无法律上根据要件之举证责任分配》,载《中国诉讼法判解》第4卷(2006年)。
8.《胎儿作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问题研究》,载《人民司法》2006年第3期。
9.《海峡两岸证据保全制度比较研究》,载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06年第4期。
10.《刑民证据法之差异论纲》,载《天津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》2006年第4期。
11.《我国发回重审制度之价值层面反思——以民事诉讼为研究范畴》,载《审判研究》2006年第4辑,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版。
12.《证人书面证言之采纳及其规制——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》,载《天府新论》2007年第2期。
13.《论发回重审——从民事诉讼视角与比较法角度分析》,载毕玉谦主编:《司法审判动态与研究(第3卷第2集,总第8集)》,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。
14.《证据关联性问题研究——以证明力为考察视角》,载《审判研究》2006年第1辑,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版。
15.《俄罗斯新旧〈刑诉法典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与启示》,载《广东行政学院学报》2007年第2期。
16.《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妨碍》,载《河北法学》2007年第3期,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07年第2期部分转摘。
17.《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划分标准:比较、反思与重构》,载《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》2007年第1期。
18.《台湾地区文书收集制度介评》,载《台湾法研究》2007年第2期。
19.《论证据共通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》,载《山西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07年第5期。
20.《民事诉讼中的拟制自认》,载《政法论坛》2007年第5期。
21.《证据关联性问题研究——以证据能力为考察视角》,载卞建林主编:《诉讼法学研究》(第12卷),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。
22.《疑罪不诉之“证据不足”研究》,载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07年第6期。
23.《刑事和解的四项原则》,载《检察日报》2007年12月20日。
24.《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全面调查制度》,载《法学论坛》2008年第1期。
25.《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与和谐司法的实现》,载《河北法学》2008年第3期;《法制信息》2009年第1期“法学精粹”转摘。
26.《论证据能力意义上的关联性——以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》,载《社会科学家》2008年第4期。
27.《刑事诉讼中私人不法取得证据之证据能力研究》,载《法律科学》2008年第5期。
28.《论被害人参与疑罪不诉程序》,载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08年第5期。
29.《失衡与协调:涉法信访与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》,载《学习论坛》2008年第10期。
30.《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——以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为视角》,载《继续教育研究》2009年第1期,151-153页。
31.《被害人参与疑罪不诉程序的制度构建》,载《中国律师》2009年第2期,62-63页。
32.《职务犯罪侦查权配置研究》,载《河南司法警官学院学报》2009年第2期,99-102页。
33.《民事证明权的多维视角》,载《法律科学》2009年第5期,113-118页。
34.《论疑罪不诉中的证据“说理”机制》,载《法学杂志》2009年第7期,107-110页。
35.《论监听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》,载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10年第5期。
36.《分权抑或垄断:域外疑罪不起诉模式的动态考察》,载《法律科学》2010年第6期,153-158页。
37.《职务犯罪特殊侦查措施的立法完善》,载《检察日报》2012年1月16日。
38.《“管理型司法”:审判管理办公室的发展趋势》,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12年第3期。
39.《单项罪名中排除非法证据的困境与出路——以“蟹妈案”和程镇捷案为视角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》2012年第5期。
40.《刑事强制医疗的对象界定与程序完善》,载《浙江工商大学学报》2013年第5期。
41.《特别没收程序的性质争议与定位——以腐败案件为视角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报》2014年第2期。
42.《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正当性之辩》,载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2014年第4期。
43、《论被追诉人辩护权的宪法保障》,载《广东社会科学》2015年第3期。
44、《刑事判决非法证据排除说理的困境与出路》,载《学术论坛》2015年第7期。
著作
1.合着《附带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》,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版。
2.合着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及论证》(陈光中教授主编),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。(该书2009年获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)
3.参编陈光中主编:《公证与律师制度》(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法律专业),与刘金友教授合作编写第十五、十七、十八、十九章,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。
4.高等教育法学应用教材《刑事诉讼法》副主编(刘金友教授主编),并撰写第六、七、九、二十一章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。
5.独着《民事当事人证明权保障》,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(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《诉讼法学文库》)
6.合着《成功赴台投资——台湾地区投资法规与实务》(林则奘主编),台海出版社2009年版。
7.合着《证明标准研究》(刘金友教授主编)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。
8.合着《法律的追求——写给执法者的书(二)》(尹晋华主编),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。